当前位置: 首页 > 材料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材料学院60周年校庆邀请暨捐赠倡议 | 人人参与 汇集大爱 助力母校实现百年理工愿景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8-13 】


亲爱的校友:

时光荏苒,是否曾记得初入学校时青涩懵懂的脸庞?冶金女神、八角塘、大礼堂见证了我们彼此风华璀璨的年岁,毕业那天,我们哭着笑着,告别同窗生涯。时光虽然寄走了我们的青春,但理工永远守在离我们身后最近的地方,回首便是。


一甲子沧桑砥砺

六十载春华秋实

从1958到2018,一甲子光阴流转

六十年

从“冶院”到江理

一批又一批的学子留下青春的记忆

更迭的是岁月

始终不变的,是共同的理工情怀

我感叹时光匆匆

流年不经意间已从指缝划过太多

但庆幸的是

你正青春 正活力

且蒸蒸日上


汇聚你我,助力理工

为帮助校友更好了解捐赠详情

本文分成“母校记忆”、

“校庆邀请函”、“捐赠故事”

“捐赠倡议”四大部分

长按下方二维码

扫码直接进入材料学院发展基金捐赠页面

进入捐赠界面即可进行捐赠


江西理工大学60周年

母校记忆


小材带你去听齐鸿恩先生讲故事

一个关于过去的故事

一个关于江理的故事

那时她还被称作“冶院”

……


回忆中的冶院故事


简介齐鸿恩,教授 ,1959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毕业。同年,国家统一分配到江西冶金学院工作。曾任南方冶金学院院长。1996年12月退休。


故事的最开始,要先从“冶金机械八大员”讲起,冶院的人都知道,这是指包括齐鸿恩先生在内的创办冶金机械专业的八位老师。(冶金机械八大员:齐鸿恩、欧阳镇堂、肖锡光、郑自球、朱正暘、陈子烱、张春于、李伦蔚,目前三位已过世。)

1959年建校之初,江西冶金学院的大门都还是用竹片编织成的,条件非常艰苦。

(江西冶金学院旧图)

可这一批刚毕业就来到冶院的教员们心里反而踌躇满志,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干,将自己所学贡献给这所学校,把它建设好!

这些青年很单纯,有热情有决心。哪里最辛苦我们就到哪里去,哪里最困难就到哪里去。

(61年机电系全体教职工合影)

齐鸿恩先生就是冶金机械系的第一个专业老师,据他回忆,当时的冶金机械系只有基础课,没有专业建设,什么都没有。

没有教学计划怎么办?

那就先向其他学校学习吧!先向北钢、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等已经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借鉴经验,拿到他们的教学计划,再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没有实验室呢?

那就师生们自己动手制造车床,利用别的工厂下班时间,借用机器设备加工部件。

当时《光明日报》对学校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作了报道:“冶金学院的工厂是由两把老虎钳和两台老皮车床起家的”。

(光明日报剪报)

当时,选择实习基地是重点任务之一,要安排学生实习,与教学紧密结合。老师们便一家一家工厂去跑,与工厂谈合作,当时交通非常不方便,或走路,或坐车,从赣州到南昌都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天需要在吉安住一晚。虽然辛苦,但是老师们的劲头很足:“组织很信任,委托我们创办这个专业,而且冶金机械也是国家经济发展非常需要的,自己就是学这个专业,一定要把这个专业办好。”

(学生实习合影)

老师们不辞辛苦日夜奔波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上钢一厂、二厂、三厂、五厂、八厂,武汉、太原、南昌、新余的钢铁厂都成为了学校的实习基地,每年都会派出学生去实习。

(实习合影)

等到了60年代初期,学校开始开荒生产自救,除了工作还要劳动,要“一种三养”(即种菜、养鸡、养鱼、养猪)。现在的网球场、田径场、游泳池、八角塘在当初都是鱼塘。

据齐鸿恩先生回忆,当时办学条件非常艰苦,经费也有限,还要保证教学,用来买设备,送学生出去实习。因此用在基础设施的经费非常有限。

(光明日报报道我校生产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八十年代之前都还没有室内厕所,大家需要方便的时候只能走到外面的公共厕所。天热的时候味道也非常大。教职工家属楼一栋楼只有一个水龙头,需要用水的时候,大家都在楼下排队接水。

当时学校是单休,星期天基本没休息,还要做煤。老师自己拉车去买煤,回来和完了做煤球、煤饼、蜂窝煤。就盼着星期天出太阳,这样好晒煤。晚上备课备到很晚,住宿条件也不太好,一家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很有激情,劲头都很足,也很热闹。师生感情也非常好,同吃同住同劳动也成了学校的光荣传统。

能在冶院留下的人,无论是对冶金还是对学生对学校,都很非常有感情、有责任心的。虽然物质条件不很丰富,可大家都是兢兢业业。

(江西冶金学院旧图)

1985年左右,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党组副书记林泽生来校调研,看到学校艰苦的条件,在大礼堂对全校教职工说了一句话:“学校给我的印象是惨淡经营,我都没看过这么苦的大学,你们是怎么办起来的?你们太辛苦了,这个学校能办成这样太不容易了。”随后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也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学校办学条件逐渐好转。

(1985年 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领导视察)

重视生产实践是学校自建校以来的传统。即使在当时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学生的实习经费。

学生从大二开始每年都需要去工厂实习。大一要学军、学农,大二是认识时期,先到工厂熟悉情况,大三是生产时期,要现场教学,大四就是毕业实习了。如果是现场教学阶段则需要半年,一学期都在工厂。很多专业课都是在工厂里学,这让学生能锻炼动手能力。

(六十年代初实践教学合影)

当然了,当时的实习也面临很多的困难。老师学生都要自己带行李,一人带一个麻袋,装着被子等生活用品。由于学生多,当时买票很困难,都是通过各种关系各种途径买票。也没有卧铺,老师和学生全部背着行李坐硬座。

(学生实习合影)

当时实习条件最差的是新余钢铁厂,由于刚建厂,没有实习宿舍安排给学生,只能住在在离工厂五六里路距离的农村的农民厅堂里。没有床,全用稻草铺在地上。太阳出来就赶紧把稻草拿出去晒。由于是粮食仓库,老鼠非常多,晚上在同学们身上窜来窜去。农村没有食堂,吃饭全在工厂。上班的时候还好,但是一到周末的饭点,师生们就得拿着饭盆走五六里路到工厂吃饭,吃完饭再走回来。即使冬天、雨季依然如此。

(学生实习合影)

可是不管条件再怎么艰苦,也没有学生抱怨,因为老师一直在作榜样。

即使到上海等大城市实习,回到赣州这个小地方后,学生依然勤奋努力,没有失落。

因此吃苦耐劳成了冶院学生的传统和标志。

(冶院优秀毕业生合影)

虽然办学条件艰苦,但是学校办学很扎实,学风很好,毕业的学生基础很扎实。当时学校的老师都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校,也非常很重视实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也非常刻苦。

1972年,学校招收了首批工农兵学员。由于高中的课程没有学完,工农兵学员基础较差,所以刚入学时学习比较吃力。老师们便下班辅导,连专业课老师也到宿舍、教室去辅导他们的基础课,一对一地进行辅导。学生也很努力,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在校园里经常随处可见学生学习的身影,吃饭排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背单词。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很扎实,在八九十年代的江西省数学、外语、物理统考中,成绩大部分都是第一名,名列前茅。

学生们常常感叹“自己的一生都是在冶金学院改变的”。

(优秀学生表彰大会)

等到了建校三十年,也就是1988年左右,学校发生了几项大变化:室外厕所取消,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工家属楼开始建室内卫生间。当时向有色冶金总公司申请了九十万经费,给学校通了煤气,成为赣州市第一家通煤气的单位。教工家属楼每家通闭路电视。修建了游泳池、老体育馆等基础设施。

(建校三十周年学校的变化)

(1986年第一次出国访问照片)

就连现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八角塘也是建校三十周年左右建的。

(八角塘)

关于我们可亲可敬的“她”的成长故事讲完了

大家是不是也像小材一样感慨唏嘘不已

面对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

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铭记过去继承传统


其实,这段回忆的主人、故事的讲述者齐鸿恩先生还留了一句话:

学校年年有进步,现在已经到六十年了,真的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最大的感触就是师生团结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学校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写在江理六十周年校庆



六十年的时间能发生些什么?

“沉淀 继承 发展 成长”是江西理工大学交出的答案。

从“冶金机械八大员”、“惨淡经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学风基础扎实”到如今的“重三实求卓越,客家人有传承”,江西理工经历了一个伟大而传奇的六十年。

故事还远没有到完结之时。六十岁的江理风华正茂。


今年,恰逢中国稀金产业高峰论坛暨江西理工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发展大会。

那就在此,向所有校友,送上回家的邀请函。

也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邀请,请大家,一起来见证江西理工的下一个六十年、一百年…

将会书写出更多传奇故事的六十年、一百年!


江西理工大学60周年

邀请函


来自江西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的邀请函

请收好!


江西理工大学60周年

捐赠故事


与此同时,你还可以对学院专项发展基金进行捐赠

表达你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校友捐赠不仅是支持学院建设发展的善举,也是对母校无限依恋和冥冥之中的牵挂之情的表达。理工陪伴着理工人走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理工人也怀着对母校满满的关怀与奉献,从未离开过....



校友捐赠有许多暖心的故事,

承载着无限的母校情

让小材带你走进

选矿67届的捐赠故事


他们是平凡的人,时刻不忘母校恩情

他们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群体

校友、捐赠者......

他们喜欢称自己为“冶院人”


江西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校友捐赠倡议书发出后,选矿67届班除了过世的、几个重病的、三个失联的外,所有校友都参与了捐赠!8月8日,选矿67届同学41人向母校捐赠款物,表达对母校的关心支持,祝福母校生日。


自发组织捐赠

捐款名单

校党委书记罗嗣海为校友代表颁发捐赠证书

捐赠证书

这样的母校情随着理工的历史

延绵到现在


或是对母校的歌颂和祝福,

或是对恩师的致敬和感激,

或是对校园生活的留念和不舍……


他们满怀深情的故事里,

一定也有你的心声。


江西理工大学60周年

捐赠倡议


江西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捐赠倡议书


亲爱的校友:

韶华似水,岁月如歌。嗅过了栀子的花香四溢,赏过了棕榈树的枝繁叶茂,不知不觉间,江西理工大学已走过60个风雨春秋。从江西冶金学院,到南方冶金学院,再到现如今的江西理工大学,不变的是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2018年10月25日,我们的母校——江西理工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这将是我们所有理工人共同的纪念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于1958年,201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硕、博学生1400余人,已培养6000余名毕业生。现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矿业工程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4个硕士点。金属材料工程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江西省品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学院现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6个省级重点实验。在铜、钨、稀土、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等领域为江西在中部崛起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在办学60年的峥嵘历程中,校友与江理一路相伴,并肩而行。抚今追昔,曾记否,入学时的紧张和激动,毕业时的欢笑和喜悦;“八角塘”旁的埋首苦读,赣江源的嬉戏打闹……也许,久违的你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也许,繁忙的你在外游历、无暇追忆;但那些镌刻在岁月长河里的师生情、同窗谊,那些倒映在花样年华里的风景与人事,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拨动你的心弦,勾起你的思绪,如醇酒在指尖流芳,如花香在心头荡漾,久久挥之不去。

自古贤能恋旧土,从来才俊爱家园。一代代优秀的江理人走出校园,虽然身处五湖四海,却心系母校,继承并发扬江理的优良传统,“志存高远,责任为先”,“勤学笃行,真材实料”,都是我们一生中都在奉行的原则,为“江理校友”称号增添了无上荣耀。每年还有很多校友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回到母校,为在校大学生做科研学术报告,为学校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萤窗比邻识,相知满天涯。有一种情怀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有一种身份无关岁月,一生不改。亲爱的校友,母校的历史,有你们的心血凝铸和精神传承;母校的辉煌,有你们的业绩辉映和实力见证;母校的未来,更依赖于你们的热心关注和鼎力支持。尽管母校的空间在扩大,老师和同学们的容颜已更改,但昨天的那方清幽校园,依然静静守候在赣江旁、八角塘畔,等待着远方游子的归来。希望校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让我们全体校友同舟共济、开拓奋进,共同创造江理美好的明天。

恭祝全体校友:

阖家幸福

万事顺利

事业有成!


附件:捐赠方式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年5月18日


附件


江西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捐赠方式


一、在线捐赠

长按下面二维码,扫码直接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基金捐赠页面,进入捐赠界面即可进行捐赠。

二、银行转账

账户名称:江西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江西省赣州市三康庙支行

银行账号:197732486271

注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基金

三、捐赠途径

1、 个人自由捐赠

2、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捐赠

3、 以校友联谊会为单位进行捐赠

4、 学院教职工捐赠

四、联系我们

办公电话:0797-8312422

邮箱:cailiaoxueyuan@jxust.edu.cn

办公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稀土大楼C523办公室。


或许你离校已二三十载

满头白发是流年飞逝的印记

或许你离校只两三载

风华正茂是母校带给你的骄傲

不论何时都不要忘记常回家看看

我们都在这“理”等你


传承理工文化、团聚校友之心

后续我们将推出“老照片”、

“校友风采”、“校友寄语”等专栏

材料学院向广大校友发出征稿邀请

望您不吝赐,和我们一起分享

请您直接与我们联系,电话:0797-8312422

邮箱:clxytwxcb2015@sina.com

我们会第一时间跟进,谢谢!


理工人携手,

不论泰山鸿毛之重,

但沐共襄盛举之情!


-材料学院团委宣传部-

文字来源 / 齐鸿恩、往期《校友通讯》

素材来源 / 校友会、党委宣传部、校团委

策划/ 胡义锋 曹希西 刘庭光 祝绳健

整理排版 / 祝绳健

点击此处即可直接进入捐赠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