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廖颂阳、郑丽君 图/邓缘)“这是白色蟒袍,凡是称王皆可穿;这是战袍,征战沙场时穿;这是旦服;这是侠士服…”客家刺绣传承人朱小华如数家珍。
7月6日上午,我院数十名志愿者来到江背镇高寨村刺绣车间,拜访客家刺绣传承人朱小华老师。走进刺绣车间,十余名穿着朴素的绣工,她们正在埋头引动手中的针线,色彩纷繁又独具特色的图案在她们灵活的手法中被一丝一丝的构画出来。
现场,朱小华为志愿者们介绍刺绣的凹凸绣、波纹绣、平绣、齿绣、珠绣等技艺手法,而客家刺绣最突出的各式各样的制作精美的道服、木偶服、战甲等戏服刺绣特色,说到刺绣的经历,朱小华不禁感慨道,像这件刚完成的道袍,纯手工刺绣,这样的大型刺绣作品在我这样的生产车间一年顶多完成两件,虽然制作过程时间长又不免辛苦,但最后成品制作出来时就觉得一切是都值得的。
朱小华向志愿者介绍道:“客家刺绣是老手艺,以前客家女孩出嫁时,为显示自己的心灵手巧,都会带着精美的刺绣鞋垫。如今我多做木偶戏戏服,采用了大量的凹凸绣绣法,让图案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客家刺绣真的很美,我平时自己就喜欢缝些小东西,第一次接触客家刺绣不得不说手法真的很精妙,这么有魅力的手艺一定不能让它失传,我们一定要让更多的了解它传承保护它。”大学生志愿者卞贤芝说道。
朱小华告诉志愿者,她8岁开始向奶奶学习刺绣,至今已绣30余年,每一件绣品的来历、用途都已熟记于心。刺绣并不仅仅是一件绣品,它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掌中木偶戏中一系列的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塑造都离不开绣服。
据悉,江背镇所办的刺绣车间不仅是传统手艺车间,也因其刺绣活时间比较分散,让因病至贫的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成为此村的扶贫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