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走进校友】管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10-31 】

在庆祝江西理工大学六十周年华诞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我校压加94级校友、上海燊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管新。采访过程中,管新学长分享了自己在冶院的求学经历和工作创业的感悟,靠尽百分百的努力,坚持奋斗,终获幸福,是管新学长的成功的真实写照。

山登绝顶我为峰

告别了浩瀚的西北戈壁沙海,年轻的管新踏上开往梦中象牙塔的绿皮火车,一路南下。二十四年前,跨越四千多公里,耗费六天六夜,管新从新疆乌鲁木齐来到了赣州江西理工大学。初入校园,来自大西北的管新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当时虽然艰苦,但相对而言学校的条件比较好。”管新这样说道。怀抱着报答父母及社会的激情,管新开始了在江理的四年征程。

在校期间,管新不仅担任了四年的班长,还曾担任材料系(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在运动会、“129”大合唱等各类赛事期间,表现出优秀的领导能力与组织能力,其所在寝室8人中有6人成为学生会干部,所在班级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级的荣誉,力争第一是他们的唯一信念。这也为他后来带领团队集体前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他将来的创业成功埋下了伏笔。

在忙于各种学生工作的同时,管新依然不忘学习,始终将学习摆在第一位。“当你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时,就踏实的学习。”管新说道。他认为学生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权衡,懂得如何才能顾此而不失彼。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不断地丰富自己。他强调学无止境,勤则可达,大学的光阴美好而短暂,唯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追悔莫及。

“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管新高中乃至大学时期的人生格言。即使管新的成绩受到了当地教育资源差距的限制,他却不以此为借口,始终耕读不辍。对于学生工作亦从不马虎,忙碌却乐在其中。管新学长回忆到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江理大校长杨斌当时担任他的金属塑性加工力学专业课老师时的课堂板书,一板一眼、非常工整,授课幽默风趣、形象精彩,极大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同学们的课堂兴趣。管新学长说:“这就是所谓‘做任何事都必须尽百分百的努力’。”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毕业后,管新选择了直接就业。在结束了四年充实的大学生活后,前往北京开始了他人生第一份工作,当时北京公司在筹建之中,所以就被派往上海上汽集团下属的上海有色铸造总厂学习和培训,但在第二年受到了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他所在北京公司出现危机。当时管新正在上海接受培训为期两年的培训,对于上海已十分熟悉,便选择了留下,自此开始了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的工作生涯。在上汽任职的十七年间,管新沉淀自我,从基层做起。五年内成为厂长,此后便持续在上汽下属知名外企担任高管管理工作。

为响应国家“千万创新,百万创业”的号召,也希望检验自我,管新于2014年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在上汽从事汽车零部件相关工作的数年中,最初的创业蓝图早已在管新脑海中形成。“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关于选择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作为公司主营的原因他这样解释到。他表示,此种选择与过去的经验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而未来的制造业必然是智能制造的天下。

创业的方向确定后,紧随其后的便是公司的创建。尽管经过了长年的沉淀积累,管新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并收获了口碑、人脉以及客户的认可度,但创业之路依然曲折异常,十分坎坷。资金不足便是其中最大的难题之一。为了创业,管新绞尽了脑汁,银行贷款、亲友资助、掏空身家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房产,为了凑足资金“无所不用其极”。终于,2014年12月4日,上海燊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第二年上海燊星也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荣誉称号,并获得了上海通用、江西江铃、郑州海马、浙江吉利、江森、李尔、佛吉亚等多家知名汽车公司及世界500强汽车零部件公司的高度认可。2017年上海燊星机器人公司就被国内知名上市公司上海沪工公司控股并购。

现如今,距离管新开始创业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刚好足够使一个优秀的企业高管蜕变成优秀的企业家。当年砸锅卖铁创公司的历史成为过去,管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成功的高峰,以亲身的经历验证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古话。管新表示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崛起,智能制造的时代即将来临,而他的目标将随之实现。

不忘初心,始终如一

二十四年后,成功后的管新并没有忘记自己奋斗的初衷。在母校六十周年之际,管新风尘仆仆地从上海赶来,只为向曾栽培过他的母校献上祝福。一安顿下来,管新便迫不及待地前往校园去参观。他惊叹于学校的变化,足球场、体育馆、青春大道处处都是回忆,校史馆、图书馆、气膜馆都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这些让他对母校的迅速发展感到震惊。

出于对母校学子品质的高度认可,管新也在校友招聘会上,派遣了公司人事部来到母校开展招聘活动。他也给招聘团队提出了两点要求:拥有担任学生会职务等工作经验者优先;多次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学校各种荣誉奖励的优先;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明白了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也同样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这方面能够做出努力。

此外,作为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的他也同样挂心着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管新时常结合自身的创业经验,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提出实用的建议。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号召,管新对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表示赞同,但不支持大学生过早的创业。他认为由于缺乏市场认知、社会资源不充分等各方面原因,大多数在读大学生的过早创业具有非常大的风险。他建议广大在读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为未来做准备。

“一朝在江理,一生江理人”是管新对江理的寄语。短短十字里浓缩着管新对江理的无限留恋,深深感激江理的栽培之恩。管新以他的求学经历、创业过程实践着习大大的话语,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管新学长依然会以他的实际行动印证着这句话。昔日你以江理为荣,今日江理为你骄傲。

(材料学院 江星新 郑丽君)